月6日, 中国东部江苏省的 海滨城市连云港,成千上万的连云港市民 走上街头,反对一个可能落户该市的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人们担心项目对环境和健康的影 响。这成为近些 年来影响中国环境治理进程的最新一起大规 模“邻避事件”。 该项目由法国核燃料集团阿海 珐( )与中国核工业集 团( )合作,用以对中国国内核电站产生的乏燃料( )进行再处理( ),提高其中的 铀和钚元素的再利用率。早在 2013年,中外对话网站 就曾对它的利弊进行过探讨。连云港原本是该项目最有希望落户的地点之一。但大规模的市民抗议之后,这个项目在中国的 未来充满变数。 8月11日,连云港 市决定 退出该项目的选址名单。这似乎延续了近年来中国“邻避”事件的发展套路(消息传播-市民反对-政府叫停)。2013年7月,同样因为民众反对,广东省江门市叫停了一个类似的核 燃料加工项目。 来自中国社交媒体的声音反映了中国公众面对此类具有环境和健康风险 的工业项目时的心 态。 微信公众号“象闻”, 连云港“恐核阴霾” 东南沿海选址最大的困难是,如何 避开密集的居民生活区 。2006年,国防科工局在总结他国失 败的建设经验时 ,第一条便是“有些国家在决策过程中缺乏与公众的沟通,公众对其缺乏足够的理解和信任,因此未能获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使得高放废物地 质处置进程出 现挫折或反复”。 如果核废料是垃圾, 要找地方放,可不 就是讨人嫌嘛,谁愿意把排泄物放在自家门口呢?这似乎是不少人的声音,“南京市民抵制一个垃圾处理厂能成功,(我们)怎么这么不争气,说出牺牲整个连云港这样的混账话。从心底爱着这片土地, 不希望谈到家乡会是 过去式,反对!” 微信公众号“核电观察”, 连云港“反核废料“事件始末 [中核集团下属的中 瑞核能( )的]说明内容 非常令人失望,是公关失败的典型案例。这是一份典型的站在企业角度的声明:把对国家、企业的利益强调在地方和民众利益之前,更没有直面当地居民的疑虑。除了这份简短的声明,涉事央企 一直保持沉默,至午夜 在官方微博上发出一条不知所云的微博,实在让人匪夷所思,移动互联时代了,你们何时能够放弃高高在上的说教? 此外, 亦有核能行业的媒体在事 件爆发之后,希望通过进一步说明和科普核废料处置场的“无害”,来说服民众。在当地民众群情激奋的当下,这种沟通方式效果亦 ...